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犯罪論第一編刑法總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犯人第四章
犯罪概念及犯罪構成【內(nèi)容提要】
本章主要闡述了三種類型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分類,犯罪構成的概念及特征,犯罪構成的分類,研究犯罪構成的意義,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本章關鍵術語】犯罪概念犯罪構成構成要件一、犯罪的概念第一節(jié)犯罪的概念與分類
1.哪些行為是犯罪(刑法將哪些行為規(guī)定為犯罪)
2.為什么這些行為是犯罪(刑法為什么將這些行為規(guī)定為犯罪)
3.應當將哪些行為作犯罪(刑法應當將什么行為規(guī)定為犯罪)犯罪概念回答三個不同層次上的問題(二)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刑法第13條規(guī)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jīng)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chǎn)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chǎn),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財產(chǎn),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1、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危害性。(1)對這種危害性應當從整體的意義上來理解,即犯罪決不僅僅是加害人和被害人個人之間的私人矛盾,它危害到了整個社會或者說是社會共同體本身。(2)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不是指輕微的危害,而是指危害達到相當程度的情況。
●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與實質(zhì)相結合的犯罪概念: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就是犯罪。2.犯罪是刑法所禁止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1)犯罪不是一般的違法行為或不道德行為,而是觸犯刑法的行為,從而有助于把握犯罪和一般違法行為的區(qū)別。(2)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刑事違法性的基礎;刑事違法性是社會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現(xiàn)。3.犯罪是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刑罰當罰性?!竦珪x“情節(jié)”是指行為過程中影響行為的法益侵犯性與非難可能性的各種情況,如法益的性質(zhì)、行為的方法、行為的結果、行為人的故意、過失、動機與目的等,但不應包括行為前后的表現(xiàn)?!安徽J為是犯罪”,即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故司法機關不得以犯罪論處,結論是不構成犯罪。結論:如果說刑法第13條的本文(即但書前的內(nèi)容)從正面規(guī)定了什么是犯罪,那么但書則從反面說明了什么不是犯罪;正反兩個方面相結合,使人們能更加準確的理解犯罪概念。刑法第13條但書規(guī)定: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第二節(jié)犯罪構成第三節(jié)犯罪構成對案件事實和證據(jù)進行梳理對行為進行定性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身上司法實踐中司法人員所作工作分三個階段:一、犯罪構成理論的沿革(一)德、日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階層式構成要件符合性(行為、結果、因果關系)違法性(違法性阻卻事由,如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有責性(責任能力、故意、過失)●大陸法系的犯罪論體系是一種動態(tài)的結構,犯罪的成立首先要求行為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類型即構成要件,然后再逐步確認其客觀違法性(是否存在違法阻卻是由)和主觀規(guī)責可能性,以此認定犯罪和刑事責任。對行為是否成立犯罪的判斷,是由形式(外部)到實質(zhì)(內(nèi)部),由抽象到具體,由客觀到主觀的逐層遞進判斷。其根本目的是力圖通過形式主義的構成要件來限制司法權力。●20世紀50年代,我國直接從蘇聯(lián)引進了犯罪構成理論,并有了初步發(fā)展;文革以后,犯罪構成理論得以重新恢復并取得重大進展。當前有“去蘇俄化,漸德日化”的趨勢,形成了維持派、改良派和改革派的不同學術陣營。
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我國傳統(tǒng)平面耦合犯罪構成大陸法系的犯罪構成體系采取的是一種遞進式的邏輯結構(層次性與遞進性的聯(lián)系),在犯罪的認定上采取的是減法(排除法);而我國現(xiàn)存的犯罪構成體系是一種耦合式的結構(同時性與橫向性的聯(lián)系),在犯罪的認定上采取的是加法(整合法)。二、我國犯罪構成的概念(通說)犯罪構成——是刑法規(guī)定的,決定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整體。(一)我國犯罪構成的內(nèi)容1、犯罪客體:我國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法益。2、犯罪客觀方面: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xiàn),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行為的時間、地點、方法等。3、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法定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行為的自然人或單位。4、犯罪主觀方面:犯罪主體對自己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社會的結果所持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包括故意、過失、動機、目的。(二)我國犯罪構成的特征:1、犯罪構成是成立犯罪所必需具備的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的有機整體,具有完整性。2、犯罪構成是由能夠表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的要素組成的。具有選擇性。3、犯罪構成所要求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都必須是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具有法定性。(一般而言,客觀要件由分則規(guī)定,主觀方面和主體要件由總則規(guī)定)(三)犯罪構成的意義理論意義:刑法理論的基石
區(qū)分罪與非罪區(qū)分此罪與彼罪區(qū)分輕罪與重罪區(qū)分一罪與數(shù)罪實踐意義犯罪構成具有針對犯人的恣意而保護社會;針對社會的恣意而保障犯人的雙重保障機能
三、犯罪構成的分類
(一)基本的犯罪構成與修正的犯罪構成基本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分則條文就單獨的既遂犯所規(guī)定的犯罪構成;修正的犯罪構成,指總則性條文以基本的犯罪構成為基礎并對之加以修正,而就共犯、未完成形態(tài)的犯罪等規(guī)定的犯罪構成。這種分類法源自德、日等國刑法理論,我國刑法理論也引進了這一說法。(二)敘述的犯罪構成與空白的犯罪構成敘述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完整地規(guī)定了所有要件的犯罪構成??瞻椎姆缸飿嫵?,指刑法僅規(guī)定了部分要件,其他要件需要法官適用時進行補充或解釋的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體系,是指犯罪構成的諸要件按照一定順序和層次組成的有機整體。犯罪構成要件設定犯罪構成要件的個數(shù)決定犯罪構成要件的排列順序確定犯罪構成要件的層次結構四、犯罪構成要件體系過去學者對犯罪構成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對犯罪構成要件具體內(nèi)容以及要件多寡的“改造”上。但是現(xiàn)在則出現(xiàn)了“重構”犯罪構成體系的呼聲——主張引進德日的犯罪構成體系來對我國犯罪構成理論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二)犯罪構成共同要件的排列順序需要考慮:是否符合客觀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是否足夠保障人權?
1.傳統(tǒng)觀點-由客觀到主觀,從立法者角度來認識犯罪行為,是刑法學意義上的順序
客觀方面→犯罪主體→主觀方面
2.由主觀到客觀,是從犯罪者的角度出發(fā)來認識犯罪行為,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四氫呋喃裝置操作工10S執(zhí)行考核試卷含答案
- 體育經(jīng)紀人安全培訓效果水平考核試卷含答案
- 多孔介質(zhì)堆積床熱濕傳遞研究
- 紫膠制片工安全專項競賽考核試卷含答案
- 基于急診溶栓模式的腦卒中靜脈溶栓后出血轉化預測模型構建
- 三七種質(zhì)資源評價和皂苷R1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及KASP標記開發(fā)
- 2025年鍍錫板卷(馬口鐵)合作協(xié)議書
- 第7課《大雁歸來》說課稿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河南對口高考考試題及答案
- 罐車設計人員考試題及答案
- 生鮮農(nóng)產(chǎn)品配送商業(yè)計劃書模板
- 2025年股東退股權益申請協(xié)議書范例
- 小學生乘坐飛機安全
- 機耕路施工方案與技術措施
-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課件
- 泵管架搭設施工方案
- 2024-2030年全球與中國蘆葦市場競爭格局及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議研究報告
- 腹膜透析基本操作技術
- 項目二任務2:選用視覺傳感器(課件)
- JB-T 8881-2020 滾動軸承 滲碳軸承鋼零件 熱處理技術條件
- 2023年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固井技術規(guī)范試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