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質(zhì)年41■文曹文閱讀試題匯編《雖有佳肴》比擬閱讀(截至2021年)【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ㄟx自《雖有嘉肴》)【乙】古之學者為己,以補缺乏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①,秋登②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選自《顏氏家訓》)【注】①華(hud):花。②登:進用,這里指摘取。23.解釋以下句子中加點詞。(4分)(1)雖有至道(2)學學半???(3)以補缺乏也(4)但能說之也))(2分))(2分)??.以下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弗食A.弗食B.故日:教學相長也*C.古之學者為己*D.行道以利世也故雖有名馬,濡辱于奴隸人之手何陋之有*不得志,獨行其道.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以下句子。(4分)(1)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2)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閱讀選文,回答以下問題。(4分)(1)【甲】文開篇用類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乙墳開篇那么用比照手法論述了學習的o(2分)(2)請結(jié)合【乙】文用自己的話談談求學的真正意義。(2分)【參考答案】(1)最好的道理(2)同“教"教導(3)彌補(4)只(每題1分,共4分)B(2分)(1)知道了自己的缺乏,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因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2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⑶誠能如是是:⑷令心意不馳走走:??7.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B.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C.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D.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3分)(2)必能屏棄人事,盡心于學。(2分)9甲、乙兩文都談到學習,但側(cè)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4分)(1)味美⑵反思,反?、沁@,這樣⑷跑說明:意思答對即可。(3分)B(5分)(1)(3分)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2)(2分)(你)一定能拋開人世間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學習上。9.(4分)①甲文側(cè)重論述學和教是相互促進的;②乙文強調(diào)學習要獨立思考,要專心致志。說明:意思答對即可。【參考譯文】師川外甥(說明:這是黃庭堅寫給徐俯的書信。徐俯,字師川,號東湖居士,母親是黃庭堅從姊。因少有詩才,徐俯深得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舅舅黃庭堅的賞識。)別后沒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風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雙親的余暇,一定能夠拋開人世間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學習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說:“自己應當用功十年,修養(yǎng)心性,研討學問。”我每每對此贊嘆不已。真要能這樣,那就足以追趕上古人的造詣了。然而學習要有恰當?shù)姆椒?,讀書必須一字一句地仔細琢磨,自己去尋求答案,才可以體會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這樣就不會白用功。要想進一步地深入鉆研,就得拋開學習之外的各種貪戀,這樣才能獲得成功。讀書時要先把居室清掃干凈,點燃盤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對書中之言心領神會。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氣剛強,假設能經(jīng)常如此,只要花費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資聰穎,一定能夠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詳細地說了這些。(2019福建)【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選自《雖有嘉肴》)【乙】任末①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②不遠險阻。每言:“人假設不學,那么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③,削荊④為筆,刻樹枝為墨。夜那么映星望月,暗那么縷麻蒿⑤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日:“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選自《拾遺記》,有刪改)【注釋】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荊: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點燃后可照明。1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2分)(1)不知其旨也旨:(2)負笈不遠險阻負:??.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是故學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2)人假設不學,那么何以成?.下面句子中朗讀斷句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1分)A.不知/其旨也B.觀書有會/意者C.然后/能自反也D.常/以凈衣易之.對以上兩段選文相關知識的分析與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棡槟囊豁棧ǎ?分)A.【甲】文選自《札記?學記》。《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B.【甲】文開頭以“嘉肴”與“至道”做類比,指出了學習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觀點。最后又引用《兌命》中的話加以佐證。C.【甲】文主要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乙】文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D.【甲】文告訴我們教和學的關系?!疽摇课膹娬{(diào)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結(jié)合【甲】【乙】兩文中的內(nèi)容,談談你在自主互助學習中的啟示?(2分)【參考答案】(1)旨:甘美(2)負:背評分說明:(2分)每題1分。(1)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評分說明:(4分)每句2分,重點詞語“是故”“困”漏譯或錯譯扣1分。B評分說明:(1分)D評分說明:(2分)例如:在自主學習中,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發(fā)揮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為小組增光添彩。在互助學習中,我在教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我們?nèi)思一突ブ?,共同進步。評分說明:(2分)圍繞兩文,言之有理即可?!緟⒖甲g文】【乙】任末十四歲時,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箱跟老師求學,不怕困難險阻。他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蒿取光??磿蓄I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同學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他臨終時告誡別人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著,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2018黑龍江齊齊哈爾)【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眨骸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義務教育深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乙】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①決焉?(選自《孟涂文集》)【注釋】①奚:怎么21.解釋以下加點詞的意思。(2分)TOC\o"1-5"\h\z(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3)君子之學必好問好:(4)舍問,其奚決焉舍:.請用給【乙】文中畫線文字斷句,限劃兩處。(2分)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將以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甲】【乙】兩段文字的中心論點分別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甲】【乙】兩段文字的論證方法有哪些相同之處?(2分)【參考答案】(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好:喜歡,喜愛(4)舍:放棄,舍棄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1)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關鍵點:至、善,“雖”譯成“即使”不扣分)(2)喜歡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能好學。(關鍵點:好,判斷句)【甲】教學相長也。(1分)【乙】君子之學必好問。(1分)(1)兩段文字都用道理論證,層層推進,有很強的邏輯性;(1分)(2)兩段文字都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1分)【參考譯文】【乙】君子學習一定要喜歡提問。提問和學習,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習就無法提出疑問,不提出疑問就無法增加知識。喜歡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能好學。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實踐;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如果放棄了提問,怎樣解決呢?;(2018湖北恩施)【甲】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選自《禮記?學記》)
【乙】孔子學琴于師襄子,十日不進①。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己習其曲矣,未得其數(shù)也?!庇虚g,曰:“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庇虚g,曰:“已習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庇虚g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痹唬骸扒鸬闷錇槿刷?,黑而長,眼如遠視,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⑤也?!保ㄟx自《史記》有刪改)【注】①進:繼續(xù)學(新內(nèi)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間:過了一段時間。④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譜寫的琴曲名。10.選出以下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丘未得其為人也?!隹鬃訉W琴于師襄子,丘未得其為人也?!隹鬃訉W琴于師襄子,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丘得其為人,黑而長B.弗學,不知其善也C.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D.學而不思那么罔.將以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D弗食,不知其旨也。⑵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shù)也。.選出以下對甲乙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甲乙兩文都是關于學習的,甲文談了“教學相長”的觀點,乙文講述了孔子拜師學琴的故事。B.《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C.乙文中孔子學琴經(jīng)歷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領會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過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換新內(nèi)容,是因為他認為《文王操》是最容易學的曲子。.孔子學琴的故事印證了“學然后知缺乏”的道理,請結(jié)合乙文具體分析。(3分)【參考答案】.B(B項的兩個“學”都是“學習”之意。A項中的“其”字第一個是表示推測的語氣;第二個是代詞。C項中的“反”字第一個是“反語”之意,第二個通“返”;D項中的“而”字第一個表示轉(zhuǎn)折,第二個表并列關系。).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2)我已經(jīng)熟悉了這首曲子,(但是)還沒有掌握它的(彈奏)技法(技巧)。.D(他并沒有認為《文王操》是最容易學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學習上淺嘗輒止).例如:孔子學習了十天,熟悉曲子后,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掌握技法:再學習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領會到曲子所表達的志向;又學習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沒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學習,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學然后之知缺乏?!薄緟⒖甲g文】【乙】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了十天仍沒有學習新曲子,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nèi)容了?!笨鬃诱f:“我已經(jīng)熟悉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方法。”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會彈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學習內(nèi)容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會曲子的意境?!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領會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學習內(nèi)容了「孔子說:“我還不了解作者?!庇诌^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仿佛進到新的境界:時而莊重穆然,假設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孔子說:“我知道他是誰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頑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諸侯的王者,假設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聽到后,趕緊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師也認為這確實是《文王操》。”(2017湖北孝感)【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雖有嘉肴》)【乙】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①,敕②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③,不復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那么直,金就礪那么利,君子博學而日參④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無過矣。(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注釋】①中(zhdng)繩:合乎拉直的墨線②糅(r6u):通“燥”,用火烤使木條彎曲③暴:通“曝”,曬干。④參:通“叁”,屢次。11.解釋以下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⑴不知其旨也()⑵然后能自強也()??⑶學不可以已()(4)故木受繩那么直()??12.以下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糅使之然也輟耕之壟上??B.不知其善也那么知明而行五過矣。??C.雖有嘉肴雖有槁暴??I).學而不思那么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翻譯以下句子(4分)⑴《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⑵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甲文運用了類比的寫作手法,引出了闡述的論點;乙文那么開頭就提出了論點“學不可以已”,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是o(2分).請聯(lián)系學習生活,談談你讀了這兩篇短文后的感受。(4分)【參考答案】(4分,每題1分)⑴甘美⑵勉勵⑶停止⑷所以,因此(2分)C(4分,每題2分)⑴《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票撬Y(jié)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冷。(2分)教學相長(也);比喻論證或舉例論證。(4分)耍求:(1)提出觀點、看法(1分求(2)闡述理由(1分);(3)聯(lián)系學習生活,緊扣文章內(nèi)容(2分)【參考譯文】【乙】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jié)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煤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jīng)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jīng)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2017貴州六盤水)【甲】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禮記〉二那么》)【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選自《〈論語〉十二章》).解釋以下加點字的意思。(4分)(1)不知其旨也(2)《兌命》曰:“學學半”(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傳不習乎.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故曰:教學相長也。(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比擬甲、乙兩段中的畫線句,說說這兩句論述的側(cè)重點有什么不同。(2分).班級召開“學會反思”主題班會,你代表小組發(fā)言,請從甲、乙兩文中選一句作為你發(fā)言的論據(jù)寫在橫線上。(2分)【解答】(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為: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②句意為:《兌命》上說“教導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學:教導。③句意為: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好:喜愛,愛好。④句意為: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傳:傳授,這里指老師傳授的知識。(2)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①中重點詞語有:故,所以。曰,說。相長,互相促進。句意為: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②中重點詞語有:與,和。交,交往。句意為: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呢?(3)此題考查句子理解。梳理語段內(nèi)容,根據(jù)前后文之間的關系來分析?!半m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意思是: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案W……”是從反面論述不學習的后果?!叭诵?,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在多個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發(fā)現(xiàn)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擇其善者而從之……”是從正面論述要向他人學習。(4)此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根據(jù)活動主題“學會反思”,從兩段材料中選取恰當?shù)恼Z句即可。所選語句要能支撐“學會反思”這一主題,例如: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再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答案:(1)①味美;②教導;③喜愛,愛好;④傳授,這里指老師傳授的知識。(2)①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②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呢?(3)例如:甲段畫線句是從反面論述不學習的后果,乙段畫線句是從正面論述要向他人學習。(4)例如1: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例如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點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留。即保存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shù)匮a充出來;.冊h即刪去不譯的詞。但凡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調(diào)。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這種方法在古文翻譯中用得最多,中考幾乎年年考到;.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參考譯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后就知道缺乏,教導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缺乏,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秲睹飞险f:“教導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罢f的就是這個道理啊?!疽摇靠鬃诱f:“在多個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發(fā)現(xiàn)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翱鬃诱f:“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曾子說:“我每日屢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老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2020海南)【甲】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兌命)日“學學半”,其此之謂乎!(《禮記?雖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那么不能勵精,險躁那么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以下括號內(nèi)對加點詞語意義或用法理解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A.雖有佳肴(即使)雖我之死,有子存焉(雖然).非寧靜無以致遠(形容詞用作名詞)斗折蛇行(名詞用作狀語)C.非學無以廣才(增長)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勉勵)D.其此之謂乎(表推測)其真無馬也(表反問).以下說法有錯的一項為哪一項()A.甲文先通過類比引入,層層推論得出“教學相長”的論點。.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待。C.兩文都運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既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又使文章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I).兩文都圍繞“學”這個中心論題,提出并充分論證各自與“學”相關的中心論點。8.翻譯文中畫線句子。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緟⒖即鸢浮?.A7.D8.例如:依靠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身心,依靠儉樸節(jié)約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窘馕觥俊?題詳解】A.錯誤,雖有佳肴(雖然);雖我之死(即使)。應選A。【7題詳解】D.錯誤,甲文集中論述了教與學的關系問題,說明“教學相長”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比照鮮明。故選Do【8題詳解】此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此句中重點的詞有“靜(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養(yǎng)),養(yǎng)(培養(yǎng))”,注意根據(jù)句境確定詞義。【參考譯文】【甲】君子的行為操守,依靠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身心,依靠儉樸節(jié)約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到達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奔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乙】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后就知道缺乏,教導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缺乏,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兌命》上說:“教導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2020四川涼山)【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雖有嘉肴》)【乙】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①決焉?(選自《孟涂文集》)【注釋】①[奚]怎么。(1)解釋以下加點的詞①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②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③知困,然后能自強也??④故曰:教學相長也⑤非問無以廣識⑥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2)用為文中兩個畫橫線句子標出停頓。(每句標一處)①教然后知困②君子學必好問(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學學半②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4)根據(jù)選文【甲】和【乙】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填空。選文【甲】和【乙】論述了的關系,選文【乙】論述了的關系。兩篇選文的論述,對你的學習分別有什么啟發(fā)?【甲】文:【乙】文:O【參考答案】10.(1)①美味的②好處③勉勵自己④促進⑤增加⑥有時(2)①教/然后知困②君子學/必好問(3)①教人是學習的一半.②喜愛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習的人.(4)教與學學與問甲文:實踐出真知乙文:我們要做一個勤學好問的人.【參考譯文】【乙】君子學習一定要喜歡提問。提問和學習,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習就無法提出疑問,不提出疑問就無法增加知識。喜歡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能好學。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實踐;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如果放棄了提問,怎樣解決呢?|(2017湖南岳陽)【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選自《雖有嘉肴》)【乙】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假設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請選出以下各項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A.不知其旨也旨:旨意B.然后能自強也強:勉勵*C.蒙辭以軍中多務辭:言辭D.但當涉獵但:但是.以下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B.是故/學/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C.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D.蒙乃/始就學.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實踐出真知,經(jīng)常學習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的缺乏。B.教育指導他人,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別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開展。C.孫權希望呂蒙專心學習,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D.呂蒙經(jīng)常與魯肅交流,增長了許多才能。.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學學半?!逼浯酥^乎?(3分)譯:(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分)譯:.請在選文中分別找出一個成語。(2分)[甲]文:[乙]文:(2016湖南永州)(2)學習就像種樹一樣,春天可以觀賞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2分)26.(1)重要性(重要)(1分)目的(作用)(1分)(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2)充實自己,彌補自身缺乏;推行主張,造福社會;涵養(yǎng)德行,以利于事。(每寫出一點1分,答出其中兩點,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參考譯文】【乙】古代求學的人的是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身的缺乏,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取悅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張以造福社會,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自身需要,涵養(yǎng)德性以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就好比賞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2021四川廣安)足,命》S:【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教然后知困;知缺乏足,命》S:【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秲睹贰澳罱K始典①于學?!逼浯酥^乎!【注】①典:常。7.解釋以下加點的字。(2分)味美味美困感,阻礙道理稱王味美困感,阻礙道理稱王⑴弗食,不知其旨也味美困感,阻礙道理稱王⑶人不學,不知道⑷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8,將以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⑴弗學,不知其善也。[答案]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注意“弗”的翻譯)⑵玉不琢,不成器。[答案]玉石不經(jīng)過雕琢。就不能變成器物。(注意“琢”的翻譯)9.根據(jù)內(nèi)容,完善表格。(2分)【參考譯文】核心觀點(原文)討論角度甲文教學相長②教與學的關系乙文①念終始典于學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玉石不經(jīng)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jīng)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統(tǒng)治人民,首先要設學施教?!渡袝?兌命》篇中說:“始終要以設學施教為主”,就是談的這個道理?。。?020廣東深圳)【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禮記〉二那么》)【乙】少時閱唐宋以來諸詩家,不終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慮①,究極本領。??不過如世之選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無事,取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覺向之所見,猶僅十之二三也。因竊自愧悔:使數(shù)十年前,早從此尋繹③,得識各家獨至之處,與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擴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進吾之功;必將挫籠參會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復能與古人爭勝。然猶幸老而從事于此,雖不能力追,而尚能見到,差勝⑦于終身不窺堂奧者。(選自清?趙翼⑧《〈甌北詩話〉小引》)[注釋]①息心凝慮:靜心思考。②展玩:展讀,賞玩。③尋繹: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擬。⑤挫籠參會:吸收、綜合和比擬。⑥耄:八九十歲。⑦差勝:略微超過。⑧趙翼:清代文學家,常州人,乾隆進士?!懂T北詩話》是趙翼的詩論專著,選文是這本書的自序。.解釋以下加粗的詞。①教然后知困②學學半③究極本領④再三展玩⑤因竊自愧悔.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以下句子。①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②覺向之所見,猶僅十之二三也。.請簡要分析乙文的寫作目的。.以下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選文中“嘉肴”“大概”“參會”“終身”四個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義相同?!墩撜Z》中的“溫故知新”與甲文中的“教學相長”提示我們:學習方法靈活多樣,選擇恰當?shù)姆椒梢约由顚χR的理解。C.趙翼曾經(jīng)評論說很多人讀經(jīng)典是“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從乙文的“愧悔”來看,他自己也犯過相同的錯誤。D.趙翼雖能“知缺乏"但是不能“自反”,忘記了諸葛亮《誡子書》中的警告,晚年落得個“意與日去”“悲守窮廬”的結(jié)局?!緟⒖即鸢浮?1)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①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②句意: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學學半: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③句意:窮盡本領。究極:窮盡,終極。④句意:一次又一次地展讀,賞玩。再三:一次又一次。⑤句意:因此偷偷地感到后悔慚愧。竊:偷偷地,私自。(2)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冊h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雖,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至,到達極點。句意: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是不知道它的好處的。②重點詞:覺,覺察。向,以前。猶,好像。句意:覺察之前所閱讀收獲的東西,僅僅是這些書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罷了。(3)此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從乙文中“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復能與古人爭勝。然猶幸老而從事于此,雖不能力追,而尚能見到,差勝于終身不窺堂奧者”,可以看出乙文強調(diào)的是:少時讀書要用功,讀出真意,但其實是做不到的,因為很多書只有閱歷深了,才能讀懂。且讀書也是對話,同樣的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4)此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A.有誤,“參會”古今義不同,古義是綜合和比擬;B.有誤,“溫故知新”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敖虒W相長”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C.正確;D.有誤,趙翼能“知缺乏”,能“自反”。應選:Co答案:(1)①困惑;②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③窮盡,終極;④一次又一次;⑤偷偷地,私自。(2)①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是不知道它的好處的。②覺察之前所閱讀收獲的東西,僅僅是這些書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罷了。(3)少時讀書要用功,讀出真意,但其實是做不到的,因為很多書只有閱歷深了,才能讀懂。且讀書也是對話,同樣的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C【點評】“之”的用法:①旁人皆為之感愴(之:代詞)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與民同游觀之樂(之:的)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jié))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⑦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志)【參考譯文】【乙】年輕時讀唐宋以來諸家詩,經(jīng)常不終卷,便覺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不能靜心思考。究盡從唐宋諸家詩中得到的本領,不過和當時一般選家不相上下,不過是知其大概罷了。晚年無事,拿來唐宋諸家的全集,再三玩味才慢慢在唐宋諸家詩中看到了真才學,真境地。也明白了以前所知曉的僅是其中很少一局部。于是暗自懊悔:假如幾十年前,很早就從這方面探求推理,能夠領悟各家的獨到之處,將他們相比擬,那些才能高的人,可以擴展我的才華;那些功夫深厚的人,可以使我的學問有長進;一定能將他們吸收、綜合和比擬,自成一家,可惜年紀大了,精力已經(jīng)衰竭,不再能和古人爭個上下了。但是我還幸運的是到老了還能從事這件事,即使不能奮力追趕,但還能看到,略微超過那些終身都不能明白其中微妙的人。(2020江蘇常州)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ㄟx自《禮記正義》)【乙】古之學者為己,以補缺乏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①秋登②其實;進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選自《顏氏家訓》)【注釋】①華:hud,花。②登:進用,這里指摘取。.選出以下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2分)A.A.弗食B.故曰:教學相長也C.但能說之也D.行道以利世也A.弗食B.A.弗食B.故曰:教學相長也C.但能說之也D.行道以利世也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2)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閱讀選文,回答以下問題。(4分)(1)【甲】文開篇用類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乙】文開篇那么用比照手法論述了學習的o(2分)(2)請結(jié)合【乙】文,用自己的話談談求學的真正意義。(2分)【參考答案】9.C,2分。(1)知道了自己的缺乏,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2)講解談論文章(講論文章),就好比賞玩春花,涵養(yǎng)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每句2分,錯、漏一處扣1分。計4分。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每斷對一處得1分,計2分。(1)重要,1分,目的,1分。計2分。(2)充實自己,彌補自身缺乏:推行主張,造福社會:涵養(yǎng)德性,有利做事。每寫出一點得1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計2分?!緟⒖甲g文】【乙】古代求學的人的是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身的缺乏,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取悅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張以造福社會,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自身需要,涵養(yǎng)德性以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就好比賞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2020遼寧本溪)【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疽摇孔勇芬娍鬃?,子日:“汝何好樂?”對日:“好長劍。”孔子日:“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日:“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斬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日:"舌而羽之咒鏤而砥礪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日:“敬受教?!保ㄟx自《孔子家語》)注釋:①不揉自直:不須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斬:用刀砍下來。③革:獸皮。④括(gUQ,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點,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鍍(箭頭)而砥礪之:安上箭頭,再把它打磨打磨。6.以下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不知其旨也(心意)B.不知其善也(它)??C.豈可及乎(趕上)D.汝何好樂(音樂)??7.以下句中加點詞與“鍍而砥礪之“中“鑲”的用法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橫柯上蔽,在晝猶昏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D.假設土必怒……天下縮素???.與例句中“相”的含義與用法都相同的兩項是(2分)例句:教學相長也A.刮目相待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C.伯樂善相馬D.相映成趣.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下面兩個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3分)(1)南山有竹,不揉自直。(2)括而羽之,鏤而砥礪之,其人不益深乎?【參考答案】6、C7、D8、BD(4分)(1)(2分)我不是問你這件事(或我問你的不是這件事)。(2分)箭射進去不是更深了嗎?(3分)(1)(2分)比喻只要素質(zhì)(天賦)好,不學習也照樣優(yōu)秀(能干)。(1分)比喻學習可以使人有更大的開展(或?qū)W習可以使人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才能)?!緟⒖甲g文】【乙】子路拜見孔子,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鬃诱f:〃我不是問這方面。只是說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怎么會有人趕上呢?〃……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說來,又何必經(jīng)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聽后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ǎ?020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牽,強②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那么和,強而弗抑那么易,開而弗達那么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乙】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③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④以解;不善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注和】①道:引導。②強:勸勉。③庸:功勞,①說:通“脫”,解脫。(2分)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故君子之教喻也*(2)師逸而功倍*(4分)翻譯下面的句子。(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2)道而弗牽那么和,強而弗抑那么易,開而弗達那么思。(2分)說說【乙】文是怎樣說明“進學之道”的?(2分)我們學過的《雖有嘉肴》也出自《禮記?學記),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學相長”這一觀點?【參考譯文】8.(2分)(1)所以(2)閑適,輕松D.(4分)(1)君子已經(jīng)知道教育之所以興盛的方法,(2)引導而不牽制能使師生關系融洽,勸勉而不壓制能使學生學習時容易接受,啟發(fā)而不說盡能使學生思考。10.(2分)先以“善學者”與“不善學者“比照,強調(diào)善學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堅木”設喻,強調(diào)善問者發(fā)問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1.(2分)“教學相長”是指學與教相互促進,通過學習,豐富學識,促進教學;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缺乏,又會促進自己深入學習。【參考譯文】【甲】君子既然知道了教育獲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作別人的老師。所以君子教育和誘導學生,靠的是引導而不是強迫服從,是勉勵而不是壓制,是啟發(fā)而不是全部講解。引導而不是強迫,就會使師生關系和諧;勉勵而不是壓制,學習就容易成功;啟發(fā)而不是全部講解,學生就會善于思考。能使師生關系和諧,使學習容易成功,使學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說是善于誘導了。【乙】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于老師教導有方。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大,而自己的獲卻很小,學生會因此埋怨老師。善于提問的人,就像加工處理堅硬的木材,先沉著易處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對對節(jié)疤和紋理不順的地方,時間長了,問題就愉快地解決了。不善于提問的人與此相反。善于回答以下問題的老師,就像撞鐘一樣,輕輕敲擊那么鐘聲較小,重重敲擊那么鐘聲大響,等鐘聲響起之后,讓它的聲音響完。不善于回答以下問題的老師與此相反。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2019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牽,強②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那么和,強而弗抑那么易,開而弗達那么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③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④以解;不善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注和】①道:引導。②強:勸勉。③庸:功勞,④說:通“脫”,解脫。(1)解釋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賃的合同范本
- 2025年出軌男方主動離婚子女撫養(yǎng)權及財產(chǎn)分配協(xié)議書
- 2025年綠色能源項目土方運輸與廢棄資源回收利用合同
- 2025年水利工程堡坎施工與工程質(zhì)量保證合同
- 2025年城市綜合體精裝修施工總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電子元器件集中采購代理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度網(wǎng)絡安全漏洞檢測與應急響應處理合同
- 2025年xx醫(yī)院消防安全綜合評估與隱患治理全面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護理崗位人才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專業(yè)貴重物品搬家搬運安全責任合同
- 外賣騎手外賣員培訓
- GB/T 21837-2023鐵磁性鋼絲繩電磁檢測方法
- 15D500-15D505 防雷與接地圖集(合訂本)
- 帶狀皰疹護理查房
- SX-22163-QR345工裝維護保養(yǎng)記錄
- 中國重癥加強治療病房建設與管理指南
- MBA培訓進修協(xié)議
- LY/T 2501-2015野生動物及其產(chǎn)品的物種鑒定規(guī)范
- GB/T 748-2005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
- GB 15763.1-2001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
- 民間文學(全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