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五單元 11.《諫逐客書》《與妻書》 同步課時訓練【含答案】_第1頁
2020-2021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五單元 11.《諫逐客書》《與妻書》 同步課時訓練【含答案】_第2頁
2020-2021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五單元 11.《諫逐客書》《與妻書》 同步課時訓練【含答案】_第3頁
2020-2021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五單元 11.《諫逐客書》《與妻書》 同步課時訓練【含答案】_第4頁
2020-2021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五單元 11.《諫逐客書》《與妻書》 同步課時訓練【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11課說理、陳情“書”兩篇(諫逐客書與妻書)第1課時諫逐客書(一)一、基礎(chǔ)夯實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竊以為過矣過:過分B.功施到今施:延續(xù)C.服太阿之劍服:佩帶D.南取漢中,包九夷包:吞并2.對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遂散六國之從“從”通“縱”,合縱B.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內(nèi)”通“納”,接納C.傅璣之珥 “傅”通“附”,附著D.藉寇兵而赍盜糧 “藉”通“借”,借助3.對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卻賓客以業(yè)諸侯業(yè),使動用法,使成就霸業(yè)B.蠶食諸侯蠶,名詞作狀語,像蠶吃桑葉般地C.來丕豹、公孫支于晉來,使動用法,使

2、來D.而歌呼嗚嗚快耳者快,意動用法,以為痛快4.對文中出現(xiàn)的文化常識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戎:中國古代對東部各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B.九夷:本文指當時楚國境內(nèi)各少數(shù)民族所居之地。C.合縱:當時韓、魏、燕、趙、齊、楚六國聯(lián)盟抗秦。D.三王:夏禹、商湯和周武王。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二、鞏固提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shù)。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

3、入秦。辭于荀卿曰:“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敝燎?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以得說,說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幾也。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終不東并六國者,何也?諸侯尚眾,周德未衰,故五伯迭興,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guān)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

4、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yè),為天下一統(tǒng),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強,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并也?!鼻赝跄税菟篂殚L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jié)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秦王拜斯為客卿。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諫逐客書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夷郡縣城,銷其兵刃,示不復用。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功臣為諸侯者,使后無戰(zhàn)攻之患

5、。(節(jié)選自史記李斯列傳)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度:估量B.至秦,會莊襄王卒會:恰巧趕上C.諸侯復強,相聚約從從:跟從,隨從D.會韓人鄭國來間秦間:離間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諫逐客書/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B.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諫逐客書/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C.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

6、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諫逐客書/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D.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諫逐客書/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他在郡里當小吏的時候,看到廁鼠和倉鼠的不同境況,感悟到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取決于其所處的環(huán)境。B.李斯跟隨荀子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聽了荀子不可錯過機遇的教導后,就西行到秦國去,正趕上秦莊襄王去世,就先充當了呂不韋的舍人。C.李斯認為,最大的恥辱莫過于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貧窮,但處于

7、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環(huán)境之中,不要非難社會、妄圖功名利祿,要與世無爭。D.李斯建議秦王在秦國乘勝奴役諸侯已經(jīng)六代的情況下,掃平諸侯,成就帝業(yè),使天下統(tǒng)一,秦王采用了他的計謀,任命他做丞相。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譯文:(2)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譯文:第2課時諫逐客書(二)一、基礎(chǔ)夯實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你說你很迷茫,找不到辦法,不敢,只能坐以待斃,甘心平庸。我說別找借口,無非是懶罷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實真該自問一句:()不能站在一個高點,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給你選擇?如果你懶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

8、忙,而是你壓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懶得做”,嘴上卻說“不喜歡”,這不過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為懶懶得努力,懶得上進。所以,不行,工作不好,各種差勁和不如意,卻還在推諉,找個別的理由,然后,這多可悲!別人在發(fā)奮圖強,你在偷懶。你假裝所有人都跟你一樣迷茫,然后就地偷懶,而且認為別人的努力是,甚至天真地以為自己得了便宜。卻不知道,其實在努力的路上,許多人是非常開心的;而偷懶的人的短暫安逸,以后卻要千百倍地償還。有人說: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結(jié)果。的確,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沒有結(jié)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結(jié)果。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9、。A.輕舉妄動得過且過心安理得自討苦吃B.輕舉妄動虛應(yīng)故事理所當然作繭自縛C.草率行事虛應(yīng)故事理所當然自討苦吃D.草率行事得過且過心安理得作繭自縛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A.我為什么總是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B.我真的努力了嗎?不要說什么選擇比努力重要,C.自己是不是太懶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D.萬丈高樓不都是平地而起嗎?我們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A.其實在努力的路上,許多人是非常開心的;而偷懶的人只能獲得短暫的安逸,以后卻要千百倍地償還。B.其實在努力前進的路上,許多人是非常開心的;而偷懶的人的短

10、暫的安逸之后,卻不得不千百倍地償還。C.其實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時候也是非常開心的;而偷懶的人只能獲得短暫的安逸,以后卻要千百倍地償還。D.其實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時候也是非常開心的;而偷懶的人的短暫的安逸之后,卻不得不千百倍地償還。二、鞏固提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諫成帝營陵寢疏西漢劉向臣聞賢圣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豈可動哉!”張釋之進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注】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墳。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

11、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惫讟≈?自黃帝始。黃帝葬于橋山,堯葬濟陰,丘垅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畢,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宮祈年館下,皆無丘隴之處。此圣帝明王賢君智士遠覽獨慮無窮之計也。逮至吳王闔閭,違禮厚葬,十有余年,越人發(fā)之。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fā)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shù)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nèi)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是故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無德寡

12、知,其葬愈厚,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fā)掘必速。由是觀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兇,昭然可見矣。 陛下即位,躬親節(jié)儉,始營初陵,其制約小,天下莫不稱賢明。及徙昌陵,增埤為高,積土為山,發(fā)民墳墓,積以萬數(shù),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氣感動陰陽,因之以饑饉,物故流離以十萬數(shù),臣甚惛焉。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聰明疏達蓋世,宜弘漢家之德,崇劉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比方丘隴,違賢知之心,亡萬世之安,臣竊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則;秦始皇增山厚臧,以侈生害,足以為戒。初陵之模,宜從公卿大臣之議,以息眾庶。(選自漢書楚元王傳,有刪改)【注】

13、錮:用金屬溶液填塞空隙。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B.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C.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D.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孝文皇帝就是漢文帝劉恒,“孝文”是他的廟號。廟號是皇帝于廟中被供奉時

14、所稱呼的名號。B.棺槨即棺材和套棺,泛指棺材,裝殮尸體的器具,槨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C.黃帝是我國古史傳說中的五帝之首,后被尊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D.饑饉指災荒、荒年。其中五谷不熟,收成不好叫“饑”;蔬菜吃不上叫“饉”。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釋之向漢文帝進言:假如有的國家有盜賊,即使陵寢修建得十分堅實,終會被人挖開。文帝明白了這個道理,最終選擇薄葬。B.吳王闔閭違背禮制,實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墳高聳,陪葬豐厚。但沒過多長時間,他們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壞,可悲可嘆。C.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秦穆公等人為長久計,實行薄葬,他們都是道德高尚的

15、智者;而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實際上都是無德寡知者。D.王侯喪葬之事關(guān)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儉則吉,奢則兇。因此,作者在文末勸說成帝弘揚先人的美德,簡儉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亂君。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譯文:(2)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譯文:8.文中說“秦始皇增山厚臧,以侈生害”,請用自己的語言談?wù)勂洹昂Α痹诤翁?。?第3課時與妻書一、基礎(chǔ)夯實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又恐汝不察吾衷衷:忠心B.雖不謂吾言為是是:正確 C.適冬之望日前后 適:恰逢 D.汝其善

16、撫之,使之肖我 肖:相像,類似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自遇汝以來 B.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亦以天下人為念 C.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 3.1912年5月15日,在南京各界舉行的廣州黃花崗之役犧牲烈士追悼大會上,黃興親自撰寫了一副挽聯(lián)。 請根據(jù)下面提供的下聯(lián),試著擬寫上聯(lián)。 上聯(lián):下聯(lián):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二、鞏固提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

17、其狀,若果蕩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足下勤奉養(yǎng),寧朝夕,唯恬安無事是望也。乃今有焚煬赫烈之虞,以震駭左右,而脂膏滫瀡【注】之具,或以不給,吾是以始而駭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虛倚伏,去來之不可常?;?qū)⒋笥袨橐?乃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慍,勞苦變動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遼闊誕漫,雖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以足下讀古人書,為文章,善小學,其為多能若是,而進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顯貴者,無他故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則嗤嗤者以為得重賂。仆自貞元十五年見足下之文章,蓄之者蓋六七

18、年未嘗言是。仆私一身而負公道久矣,非特負足下也。及為御史尚書郎,自以幸為天子近臣,得奮其舌,思以發(fā)明天下之郁塞,然時稱道于行列,猶有顧視而竊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譽之不立,而為世嫌之所加,常與孟幾道言而痛之。乃今幸為天火之所滌蕩,凡眾之疑慮,舉為灰埃。黔其廬,赭其垣,以示其無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顯白而不污,其實出矣,是祝融、回祿之相吾子也。則仆與幾道十年之相知,不若茲火一夕之為足下譽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開其喙,發(fā)策決科者,授子而不栗。雖欲如向之蓄縮受侮,其可得乎?于茲吾有望乎爾!是以終乃大喜也。古者列國有災,同位者皆相吊。許不吊災,君子惡之。今吾之所陳若是,有以異乎古,故將吊

19、而更以賀也。顏、曾之養(yǎng),其為樂也大矣,又何闕焉?【注】滫瀡(xi su):這里泛指食物。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B.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C.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D.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

20、/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足下是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辭,與其有類似用法的詞還有閣下、尊駕等。B.小學在漢代指文字學,隋唐以后是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的總稱。C.貞元是年號。年號是古代用來紀年的稱號,唐代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D.祝融,相傳為古代火官,后被尊為火神,與回祿一樣是火或火災的代稱。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名為書信,實際是一篇議論文。作者通過奇特的構(gòu)思,表達了嚴肅的社會問題,在幽默的筆調(diào)中寄寓著深沉的感慨。B.柳宗元引用顏回、曾參的事例,目的是要鼓勵朋友

21、學習先人的安貧樂道,并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志趣。C.柳宗元祝賀的其實并不是王參元家失火,而是祝賀王參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華,他的“賀”就是“吊”,是對王參元的寬慰和祝福。D.在這封書信中,柳宗元祝賀王參元家失火,看似違背常情,實則憤世嫉俗,鞭撻了那些在朝為官的卿士,撻伐了那些讒言傷人的小人,揭示了制度扼殺人才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譽之不立,而為世嫌之所加,常與孟幾道言而痛之。譯文:(2)今吾之所陳若是,有以異乎古,故將吊而更以賀也。譯文:答案第1課時諫逐客書(一)1.A(過:錯誤)2.D(“藉”通“借”,借給)3.D(快,使動用法,

22、使感到痛快)4.A(戎:古代對西部各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5.C(“從”同“縱”,合縱)6.C(參考原文:“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諫逐客書,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7.A(B“聽了荀子不可錯過機遇的教導后”錯;C“要與世無爭”錯;D“任命他做丞相”是后來的事)8.(1)處于卑賤的地位卻不想著去有所作為,這就如同禽獸只等看到現(xiàn)成的肉(才想去吃),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強直立行走啊。(2)恰逢韓國人鄭國來到秦國做間諜,以修筑渠道為名,不久被發(fā)覺?!緟⒖甲g文】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郡里當小吏,看到辦公處附

23、近廁所里的老鼠在吃臟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后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囤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于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的?!庇谑抢钏咕透髯訉W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yè)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yè)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國去。在臨行之前,向荀子辭行說:“我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千萬不可松懈錯過。如今各諸侯國都爭取時機,游說之士掌握實權(quán)?,F(xiàn)在秦王想吞并各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動家和游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好時機。地

24、位卑賤,而不想著去求取功名富貴,就如同禽獸一般,只等看到現(xiàn)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強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恥辱莫過于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貧窮。長期處于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環(huán)境之中,卻還要非難社會、厭惡功名利祿,標榜自己與世無爭,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說秦王了?!钡角貒?正趕上秦莊襄王去世,李斯就請求充當秦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的舍人;呂不韋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郎官。這樣就使得李斯有游說的機會,他對秦王說:“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時機,而成就功業(yè)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機會并能下狠心。從前秦穆公雖稱霸天下,但最終沒有東進吞并山東六國,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諸侯的人數(shù)還很多,周朝的德

25、望也沒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興起,相繼推尊周朝。自從秦孝公以來,周朝卑弱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兼并,函谷關(guān)以東地區(qū)化為六國,秦國乘勝奴役諸侯已經(jīng)六代。現(xiàn)如今諸侯服從秦國就如同郡縣服從朝廷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就像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足以掃平諸侯,成就帝業(yè),使天下統(tǒng)一,這是萬世難逢的一個最好時機。倘若現(xiàn)在懈怠而不抓緊此事的話,等到諸侯再強盛起來,又訂立合縱的盟約,雖然有黃帝一樣的賢明,也不能吞并它們了?!鼻厥蓟示腿蚊钏篂殚L史,聽從了他的計謀,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玉珍寶去各國游說。對各國能收買的著名人物,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用利劍把他們殺掉。這些都是離間諸侯國君臣關(guān)系的計策,接著

26、,秦王就派良將隨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為客卿。恰在此時韓國人鄭國以修筑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fā)覺。秦國的王族和大臣們都對秦王說:“從各諸侯國來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為他們的國君游說,以離間秦國而已,請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驅(qū)逐?!崩钏挂苍谟媱澓玫囊?qū)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奏了諫逐客書,秦王就廢除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最終采用了他的計謀。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職。二十多年,終于統(tǒng)一了天下,尊稱國王為“皇帝”?;实塾秩蚊钏篂樨┫?。拆平了各國郡縣的城墻,銷毀了各地的武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國沒有一寸分封的土地,也不立皇帝的兒子、兄弟為王,更不把功臣封為諸侯,以便使國家從此之后再也沒有戰(zhàn)爭的

27、禍患。第2課時諫逐客書(二)1.A(輕舉妄動:不經(jīng)慎重考慮,盲目行動。草率行事:形容辦事不認真。得過且過:只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敷衍地過日子。也指對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虛應(yīng)故事:照例應(yīng)付,敷衍了事。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理所當然:從道理上說應(yīng)當這樣。自討苦吃:指本來沒事,卻偏去自惹麻煩,自尋苦惱。作繭自縛: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結(jié)果反而使自己受困)2.B(前半句“我真的努力了嗎”承接上文的“別找借口,無非是懶罷了”,后半句“不要說什么選擇比努力重要”與下文的“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給你選擇”相銜接,所以B正確)3.A(B成分殘缺,“而偷懶的人的短暫的安

28、逸之后”是狀語,后面“卻不得不千百倍地償還”無主語。C“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時候也是非常開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時候是痛苦的”,與前后文語意矛盾。D兼有B、C的錯誤)4.C(原文標點:“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5.A(“孝文”是謚號)6.A(“假如有的國家有盜賊”錯,文中的意思是假如墳墓中有讓人產(chǎn)生欲念的東西,具體見第1段)7.(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蓋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墳堆,不栽樹木(做標記)。后世的圣人改用棺槨。(“臧之中野”是省略句,“易之以棺槨”是狀語后置句。重點詞語:“衣”“樹”都是名詞活用作

29、動詞,“封”解釋為“起墳堆”)(2)后來牧童丟失了羊,羊進入了藏室,牧童手持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燒了里面的葬槨。 (重點詞語:“亡”解釋為“丟失”,“鑿”解釋為“藏室”)8.致使天下人不堪勞役而造反。(或:招致周章百萬大軍的攻擊)被項羽焚燒了驪山的宮室建筑。墳墓被挖掘。被牧童失火燒了葬槨?!緟⒖甲g文】我聽說賢德圣明的君主,廣泛觀察結(jié)局和開始,透徹地了解事理,而做到是非分明。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回頭對群臣說:“唉!用北山的石頭做棺槨,哪里能動搖它!”張釋之進言說:“假如它里面有能讓人產(chǎn)生欲念的東西,即使堅固如南山仍然有縫可鉆;假如它里面沒有讓人產(chǎn)生欲念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又擔心什么呢?”死是沒有

30、終極的,但國家有興亡,所以張釋之的話,是長遠的打算。孝文皇帝醒悟了,便薄葬,沒有在墓上筑起高大土堆。 易經(jīng)說:“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蓋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墳堆,不栽樹木(做標記)。后世的圣人改用棺槨?!敝谱鞴讟?從黃帝開始。黃帝葬在橋山,堯葬在濟陰,墳墓都很小,陪葬的物品很簡單。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葬在畢地,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宮祈年館下,都是沒有大的土堆的地方。這是圣明帝王、賢君智士深謀遠慮使之長久的計策。等到吳王闔閭,違反禮制實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國人挖開了他的墳墓。秦始皇葬在驪山的旁邊,在下面用三泉的溶液填充,在上面筑起大的土堆,它高五十余丈,縱橫五里多;用水銀當作江海,用黃金當

31、作鳧雁。天下人苦于他的勞役而反抗他,驪山墓的建造還沒有完成,而周章的百萬大軍已到了它的下面。項羽焚燒了驪山的宮室建筑,到那兒的人都去挖掘。后來牧童丟失了羊,羊進入了藏室,牧童手持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燒了里面的葬槨。自古到今,喪葬沒有比秦始皇更隆重的,數(shù)年之間,在外遭遇項羽火燒的災難,在內(nèi)遭遇牧童的禍害,難道不是很悲哀嗎!因此德行越深厚的人安葬得越微薄,見識越深遠的人安葬得越簡約。沒有德行、缺乏見識的人,安葬得越隆重,墓上筑起的土堆越高,宮廟越華麗,被發(fā)現(xiàn)挖掘得也越快。由此看來,墓地明暗的效果,安葬的好壞,十分清楚了。 陛下即位,親身從事節(jié)儉,開始建造初陵,它的規(guī)模很小,天下人沒有不稱贊您的賢明的

32、。等到遷移到昌陵,把低處填高,堆積土成了山,挖掘老百姓的墳墓,數(shù)以萬計,修建城邑,工期緊迫,費用一億零幾百。死去的人在陰間痛恨,活著的人在地上憂愁,怨氣感發(fā)了陰陽,又加上饑荒,死亡和流離失所的人以十萬計,我十分悲傷。陛下十分仁慈善良,聰明豁達超過當世,應(yīng)該弘揚漢家的美德,發(fā)揚劉家的善行,光大五帝、三王,卻與暴秦亂世的國君競爭奢侈,攀比墳墓,違背了賢能者的心意,失去了萬世的安寧,我私下替陛下感到羞愧。孝文皇帝不起墳堆,實行薄葬,因為節(jié)儉而使靈魂安息,可以作為榜樣;秦始皇增加墳山的高度,實行厚葬,因為奢侈產(chǎn)生禍害,足以為戒。初陵的規(guī)模,應(yīng)該聽從公卿大臣的意見,來平息老百姓的怨言。第3課時與妻書1.

33、A(衷:內(nèi)心)2.B(A介詞, 用/助詞, 與“來”連用, 表時間。 B都是介詞,把。 C介詞,憑借/連詞,來。 D連詞,相當于“而”/介詞,從)3. 七十二健兒,酣戰(zhàn)春云湛碧血4.B(參考原文: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5.C(“唐代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錯,唐代很多皇帝都有較多年號,如唐高宗李治就有十四個年號)6.D(“揭示了制度扼殺人才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無中生有)7.(1)我深恨自己道德修養(yǎng)還不突出,清白的名聲還未確立,而被世人強加上許多罪名,我常常與好友孟幾道談到這些事情時都感到十分痛心。(2)現(xiàn)在我說的這些情況,與古代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打算慰問您的時候又轉(zhuǎn)而(改為)向您祝賀?!緟⒖甲g文】得到楊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災,家里什么也沒有留存下來。我剛聽說時大吃一驚,接著又產(chǎn)生一些疑問,最后竟然感到非常高興,原本打算慰問您,現(xiàn)在卻改成祝賀您了。由于路途遙遠,書信言辭又簡略,我仍不能詳盡地了解您受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